習近平總書記廣東之行有哪些時政要點?
——學習總書記考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
【大科公考導語】2023年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廣東湛江、茂名、廣州等地,深入企業、港口、農村等進行調研。這是黨中央發出“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后領袖的身體力行。這次廣東之行,蘊含了哪些重要的時政信息,總書記的講話中有哪些重要知識點需要把握,作為遴選備考來說又需要從哪些方面去積累,公選王李沁老師對此重要時政進行梳理如下。
一、知背景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地方考察選擇了廣東。這次廣東之行是在“兩會”召開后、黨中央發出大興調查研究號召、部署開展主題教育的背景下進行的。也有外事活動的相關安排。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4次赴廣東考察調研。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2012年12月7日-11日,總書記考察深圳、珠海、佛山、廣州等地,在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并在山頂廣場種植1棵高山榕。在這次考察中強調,黨的十八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系統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團結奮斗。
2018年10月22日—25日,考察珠海、清遠、深圳、廣州等地強調,進入新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改革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關鍵在于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越是環境復雜,我們越是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
2020年10月12日—13日,考察潮州、汕頭等地,強調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戰略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真抓實干、奮發進取,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展現新的更大作為,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2023年4月10日-13日,考察湛江、茂名、廣州等地。要錨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目標,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四次考察,每一次都蘊含著不同的時代背景。2012年考察,釋放的是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的決心(對應的是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2018年考察,釋放的是應對逆全球化的沖擊、堅定改革開放的信號(彼時貿易摩擦、脫鉤斷鏈壓力較大);2020年考察,釋放的改革開放再出發(深圳等特區40周年);2023年是在黨的二十大、“兩會”之后,確立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目標和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中心任務,對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繼續走在前列發出號召。
二、深解讀
這次廣東調研聚焦了個三個方面主題:
1.海洋開發與保護
(1)耕海牧漁,發展海洋漁業。10日上午,習近平首先考察了位于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習近平指出,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
(2)經略好南海的戰略通道——瓊州海峽。10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湛江市徐聞縣,考察徐聞港。徐聞港項目是廣東與海南相向而行的“頭號工程”。在港口專用碼頭,習近平察看徐聞港全貌,聽取廣東省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相向發展等工作匯報。習近平指出,瓊州海峽是國家經略南海的戰略通道,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發展的咽喉要道,要把“黃金水道”和客貨運輸最佳通道這篇大文章做好,把徐聞港打造成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現代化水陸交通運輸綜合樞紐。
(3)守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習近平來到位于湛江紅樹林保護區東部的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察看紅樹林長勢和周邊生態環境。他強調,這片紅樹林是“國寶”,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綠色發展,一代接著一代干,久久為功,建設美麗中國,為保護好地球村作出中國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粵西南三面環海的湛江市,首先關注的正是發展海洋經濟這件大事。民以食為天,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除了吃糧食,吃陸地上的食物,還要靠海吃海。在大食物觀的視域下,遼闊的海洋就是藍色的糧倉、豐茂的牧場。隨著生產力發展,把遠海深海養殖搞起來,把漁業“種子工作”這一篇文章做精做好,對糧食安全可以起到一個很重要的壓艙石作用。
海洋,既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空間,也是聯通世界的重要通道。湛江徐聞縣東濱南海,西瀕北部灣,南臨瓊州海峽,與海南島隔海相望。瓊州海峽是國家經略南海的戰略通道,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深入開展和海南自貿港的成熟運行,瓊州海峽就成為了重要的聯結通道。
從靠海吃海到靠海護海,是和諧共生的辯證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沿海地區生產最密集、人口最密集,同時對自然生態影響也比較大。
2.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促進共同富裕
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當前區域不協調主要體現在地區之間不平衡不協調、城鄉之間不平衡不協調。
(1)水資源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困境
習近平指出,我國缺水且水資源分布很不均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發展節水產業。廣東要把水資源優化配置抓好,加快全面推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推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盡早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由于地形地貌、蒸發量大等原因,三面臨海的雷州半島,千百年來卻是“苦旱之地”。缺水,嚴重制約著粵西發展。在黨中央關心支持下,2022年,一項引西江之水、穿云開大山、至半島腹地的浩大水利工程正式開工。工程建成后將造?;浳?市1800萬人口。一部治水史,蘊含著中華民族治國理政、長治久安的智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下一步發展目標,都要把水考慮進去,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優化配置好,推動解決區域不平衡的問題,這是一個戰略性問題,要看得更深刻一點。
(2)區域發展不平衡也體現為城鄉發展不平衡
習近平來到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聽取合作社運營和推進鄉村振興等情況介紹。習近平指出,要進一步提高種植、保鮮、加工等技術,把荔枝特色產業和特色文化旅游發展得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要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強對后富的幫扶,推進鄉風文明,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讓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我們要搞共同富裕,先富帶后富,把后富的往前推一把;錢賺得再多,不講精神文明不行,我們的鄉風民俗要文明;生態和經濟要和諧,“個體現代化、村里臟亂差”不行···鄉村振興要和這些“國之大者”結合起來。
3.深化改革開放、高水平自立自強等
習近平強調,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情況下,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市場優勢會更加明顯。希望外國投資者抓住機遇,到中國來,到廣東來,到粵港澳大灣區來,深耕中國市場,創造企業發展新輝煌。中國是個大國,要重視實體經濟,走自力更生之路。關鍵核心技術要立足自主研發,也歡迎國際合作。要加強教育和人才培養,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長期不變的,一以貫之的。中國是不會自己把大門關上的,我們開放的大門還要進一步擴大。所有世界上愿意與我們合作共贏的國家,我們都愿意和他們相向而行,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要重視實體經濟,走自力更生之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當然,自立自強也絕不是關起門來自己搞,首先立足于自己,同時也歡迎國際合作。
對廣東提出的工作要求:
1.舉全省之力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
習近平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廣東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擺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為主陣地,舉全省之力辦好這件大事,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2.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上取得更大進展。要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要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形成高端科創人才聚集效應。
3.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廣東要始終堅持以制造業立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4.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廣東要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加快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區域互聯互通,帶動和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區的產業有序轉移。要加強陸海統籌、山?;?,強化港產城整體布局,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全面建設海洋強省。要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共同富裕。持續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防止出現返貧。
5.開展好主題教育
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工作部署,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下功夫見實效。在這次調研中,總書記著重對“以學鑄魂”的內涵進行了深入闡釋,并提出了三個方面明確要求。
以學鑄魂,就是要做好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化、內化、轉化工作,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一是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對黨的價值追求和前進方向的高度政治認同,把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二是鑄牢對黨忠誠,自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對黨忠誠體現到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上。三是站穩人民立場,強化宗旨意識,堅守初心使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主題教育成效的根本標準,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